編者按:為做好迎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主線工作,中國記協網開設專欄專題,展示新聞戰線守正創新、融合發展的最新成果,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輿論氛圍?!懊襟w品牌巡禮”欄目聚焦新聞單位在融合發展中的品牌建設成果,呈現黨的十八大以來新聞事業發展邁出的新步伐、取得的新成效。敬請關注。
近年來,科技日報社大力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不斷深化全媒體一體化運作,選題策劃力求貼近創新一線,同時注重以科技視角解讀社會熱點,回應讀者關切,積極構建群眾喜聞樂見的傳播體系,全媒體科技宣傳品牌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一、打造全媒體科技宣傳品牌。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科技日報社在報網微端策劃推出“百名院士的入黨心聲”融媒報道,重點講好老一輩科學家入黨故事,展現杰出院士黨員風采。從多方搜集到100名院士入黨材料的珍貴檔案圖片,以文字圖片和短視頻相結合的形式,重溫他們寫在入黨申請書、志愿書上的初心與理想。報道中,有100位院士黨員親筆書寫的入黨材料的珍貴檔案圖片,更有其入黨前后在科研創新一線的感人奮斗故事。2021年6月26日,“百名院士的入黨心聲”話題被微博熱搜置頂,話題累計閱讀量達1.1億。2022年1月,該系列報道在由中國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組織開展的慶祝建黨百年融創報道精品案例推薦活動中,入選“慶祝建黨百年融創報道十大精品案例(中央媒體)”。
二、深耕科技領域,不斷推出創新“精品”。充分發揮“科”字口央媒作用,聚集專家資源,聚焦航天主題,科技日報中國科技網打造“天宮課堂”提高班直播課,激發受眾特別是青少年探索宇宙奧秘、追求科學真理的熱情,讓載人航天精神更深入人心,影響人數超2億??萍既請笪⑿磐瞥龆嗝襟w互動式產品“神舟十二號,歡迎回家”,聯合騰訊,將專業優勢與社交平臺的技術優勢相結合,達到1.2億的瀏覽量,187萬用戶參與了“點亮神舟十二號回家主題畫面”活動。
媒體產品雖然以短、平、快見長,但僅僅制作單個視頻產品,新媒體產品辨識度較低,科技日報社借鑒報紙專題、專欄模式,成系列推出融媒專欄,加強產品創新,不斷增強媒體辨識度。重磅科技成果是各平臺公眾關注的熱點,科技日報充分發揮在該領域的內容優勢,今年3月中旬,科技日報中國科技網在網站、微博開設《科學新發現》欄目,吸引大量高黏性用戶,持續跟蹤國際科學研發動態,重點聚焦中國科學家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上發布的成果,多個視頻登上熱搜。
三、搭建科技學術交流和科學普及平臺。聚集專家學者資源,發揮網站的平臺作用,推出了我國首個通信領域的聊天科普節目《通個信》,邀請移動通信領域頂尖學者專家,詮釋硬核技術、展現熱點應用,于思維碰撞中呈現獨到見解,以科普的面貌實現5G的深入與普及。
發起并推動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活動聯合中國科技館、北京天文館、北京自然博物館等機構,呼吁引導院士、專家、教師以及社會各界熱心公益人士志愿參與公益,通過網絡直播、線下課堂和科普研學等方式將優質科普教育內容輸送到鄉村。至今,項目惠及了來自河南、廣西、云南、甘肅等27個省的1039所鄉村學校,直接受益學生超31萬人。越來越多的山里孩子積極參與科普研學活動,越來越多的在校教師,掌握科學教育“一招鮮”,越來越多的鄉村青少年,擁有了人生出彩的機會。相關活動在由中國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組織開展的新媒體公益年度優秀案例推薦活動中,獲得中國新媒體公益十大優秀案例。
本期編輯:孫輝剛 劉勝男 王寧 張君